后勤管理处(旧站)
党建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之窗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宪法是每位公民的必修课(一周网评)

  • 发布时间:2019-12-12
  • |
  • 作者:叶 子
  • |
  • 阅读次数:

       在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坐落着一幢小楼。

  1953年12月,毛泽东同志从北京来到这里。他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是起草新中国宪法。就是在这里,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66年过去了,这幢小楼如今成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共和国的历史并在国旗前庄严宣誓。陈列馆成了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成了展示社会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窗口。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还记得,曾在陈列馆里看到这样一组数据: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经过了2个多月的讨论,全国各界共有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约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随后的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从制定和修改宪法,到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从逐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后来,“八二宪法”又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5次修订,始终与社会发展的节奏保持统一脉动。这充分说明,“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必须看到,宪法是国家的法,也是每个人的法。

  每个人,从出生这一刻起,宪法便开始保护你我。此后的接受教育、劳动就业、进入婚姻、退休养老、纳税、服兵役……都与宪法有关。是宪法,规定了公民自出生到老去跨越一生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被称作是确认公民权利的“宝典”。长期教授宪法学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说:宪法就像大气层,人人都生活在里面。正因如此,宪法的普及显得愈发重要。

  今年国家宪法日,两千多万中小学生参加了“宪法晨读”活动,全国2300个车站、2500列高铁上播放了宪法宣传片,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还向全国10亿多手机用户推送了宪法宣传公益短信……“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以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

  看到一位网友分享说,学习宪法,对国家、对历史也多一些了解,知道自己的来路,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确实,宪法,是立国安邦的大事,也是每位公民的必修课。而正是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才造就了法律的无上权威。

  • 移动图书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