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先争优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建党9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务必要迅速、坚决、卓有成效地加以贯彻落实。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通过创先争优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哪里来?它可以从天上掉下来吗?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人的创造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调动人们进行文化创造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呢?我们的回答是:通过创先争优去调动,这是很好的动力、载体和抓手。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旗帜鲜明地、大张旗鼓地创文化大发展之先,争文化大繁荣之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上,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人们对文化不重视,“重经济、轻文化”,文化创造、文化发展的程度和水平都比较低。二是人们对文化重视的程度一般化,既不能说不重视,也谈不上重视,文化发展处于一般状态。三是人们对文化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很好,文化发展也很好,文化创造和发展处于一种空前繁荣的状态。毫无疑问,我们要坚决防止和克服第一种状态,突破第二种状态,争取实现第三种状态。这要靠什么呢?当然要靠人们对文化的一种内在自觉,对文化的信仰和渴望,这是很关键的。与此同时,也要靠党和国家的强力推动,紧紧抓住时代的机遇,营造热烈的、浓厚的、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这同样是很关键的。因为,文化从来都是人的现实和历史生活的反映,包括对未来的预测、憧憬、规划和描述,因此文化必须满足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文化对生活的反映比较复杂,可以是与现实不同步甚至超前的,因此仅仅靠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感觉和直觉,而没有全社会的引领、升华和外部推动,文化不可能大繁荣起来。人的现实需要、内在自觉,社会的外部推动、引领示范、升华提炼,这就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
如何充分地、符合逻辑地、高瞻远瞩地、现实可行地抓住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全党、全社会追求先进和优秀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来实现人们对文化的内在自觉和外部推动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创先争优能够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内在需求和渴望
在我们这个时代,在当代中国,追求先进和优秀,集中体现在要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上。创先争优搞得越好,对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就越有利,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就越有信心。
众所周知,创先争优活动把人们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了,引导到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上来了。而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世界的难题,我们碰到了许多过去不曾碰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努力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管理、创新水平等。因为没有先进文化的武装,无论是个人、单位,还是地区、部门,都不可能完成面临的艰巨任务。
人们越是想干事,对文化的渴望就越强烈。这就是为什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许许多多基层的同志渴望受到培训,渴望得到指点,渴望提高技能技术水平和办事处事能力的原因所在。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着眼点在基层,它激发出来的基层千百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要和渴望,才是最强大、最有生命力的,才能够真正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的过程,大大激发了人们增长本领、做出突出业绩、实现自我超越的渴望,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幸福,渴望有发展的机会、施展的舞台以及受到尊重和帮助。这些,难道不是实实在在的对文化的需要和渴求吗?
人是要全面发展的,社会是要全面发展的,仅仅只是在物质上先进和优秀,还算不上真正的先进和优秀,必须在文化上也要先进和优秀。这个道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感同身受。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越来越注意精神层面的东西。创先争优活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确实,人们应该怎样生活?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人怎样克服苦闷、烦躁、徘徊和迷茫?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尊重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人的精神世界的极端重要性。
客观事物的逻辑就是这样清晰:创先争优活动搞得越好、越有力,人们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愿望就越强烈、效果越明显,进而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要和渴望也就越强烈,效果也就越明显。这是综合分析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条件、国际国内形势和现实情况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个文化空前发展和繁荣的时代即将到来!
创先争优能够激发人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先争优可以激发文化创造主体进行文化创造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力。只要方向明确、要求明确,创先争优在这方面的功能是很强的。文化创造主体,大致分为这么几类人:一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们;二是各级党政机关干部;三是除上述两类人员之外的其他所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新社会阶层人员等等。创先争优活动是全方位的,当然包括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在内。在这一领域,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的体现,就是要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就是要相互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创作的精品力作更多。全党全社会努力营造这种文化“创争”的浓厚氛围,与那种无人问津、冷冷清清、创作多少、作品好坏都无所谓的状况相比,结果能一样吗?显然是不一样的。不仅如此,创先争优比较有效、比较过硬的措施,就是它的评比和激励机制。不仅理直气壮地表彰、奖励先进和优秀,让真正干得好的人不吃亏,而且还能够让这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是最管用的。那些工作搞得好的地方和单位,靠的就是这一条。如果把这种机制运用到文化创作上,其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是可以想见的。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是文化创造的主力军。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我们要防止和克服这样一种现象:各级机关干部只是发号召、提要求、作指示,只是要求别人去做,而自己不去做,也不去操作,这是很有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工作落实不下去、落实得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级机关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写文章,带头进行文化的创作、创造。我们说,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否则,这么宏大的一支队伍不投入,靠谁去做呢?文化怎么可能大发展大繁荣得起来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政机关、党政机关干部已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机关干部带头比学习、比业绩、比贡献,许多人创作并发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好文章、好作品,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我们要坚决克服那种认为机关干部写文章、发表作品是不务正业的糊涂观念。机关干部写文章、发表作品,既可以加强学习,防止当思想的懒汉,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又可以强化我们党组织的声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更多的主流文化精品力作;还可以大大减少机关干部不必要的应酬,避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搞关系、走门路、跑官要官以及容易导致产生消极腐败的一些事情上,从而大大提升机关的素质和形象。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只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都要鼓励和支持创作、创造,并公开发表和进行广泛的、大力的宣传。
除此之外,如何正确看待其他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是不是文化只存在于特定的领域和特定的人员中?绝对不是。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文化创造的巨大能量。通过创先争优可以激发这种力量,可以鼓励、支持、帮助大家把创科学发展之先、争和谐社会之优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表达出来,进行总结提炼、加工创造。这就一定会迅速涌现出大量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基层气息的、通俗易懂的、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出来。
鼓励全民进行文化创造,就是培育文化需求,培育文化市场,加快形成新兴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和战略产业。全民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一定是全民素质大大提高的过程。素质提高了,从事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全民进行文化创造,把心中最美好的东西表达出来,把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倾诉出来,不仅升华自己,也教益别人,这体现了以人为本可以极大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大大有利于社会风清气正、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互帮互助、幸福安康。
总之,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行文化创造,在促进社会和谐中进行文化创造,在服务人民群众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加强基层组织中进行文化创造,具有广阔的空间,具有极高的价值,具有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