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修复实验室的前身为神经解剖学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2012年更名为神经损伤与修复实验室,同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占地面积约600m2,仪器设备约600余万元,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成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先进完善的实验仪器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室依托“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持续稳步发展,针对临床中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凝练出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⑴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相关机制研究,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内容:①胃肠道神经信号传递与调控机理,及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②组织工程材料联合种子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的机制;③脑卒中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的应用基础研究。⑵认知障碍的脑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内容:①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应用基础研究;②髓鞘损伤参与脑病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修复措施的应用基础研究;③胶质细胞逆分化重塑神经网络改善神经精神性疾病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④老年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的应用基础研究。紧密围绕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现已建成包括形态学实验室、行为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6个实验区研究平台,每个实验区可以从事不同实验研究项目。
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8,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有“柔性引进专家”1名,“国家科学与技术带头人后背人选”1人,自治区级“313人才”1名,自治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人才1名,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人,获自治区“最美科技人”1人,“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1人。实验室人员先后赴美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留学进修,使实验室能够与国际接轨,关注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近5年(2018-2022),获批各类纵向科研课题3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课题25项(含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85篇,其中SCI收录4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公开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区级优秀论文共5篇。
Western-blotting 实验室
PCR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