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清华大学
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
“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示范案例,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多年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精心谋划,大胆实施,蹄疾步稳,成效显著。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匹配度高,质量保障运行体系健全有效,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保障有力,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突出、示范性强,毕业生质量社会认可度高。清华的本科教育给学生打上了深刻的清华烙印,让他们在永不褪色的底色上成就绚烂的人生,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了出经验、作示范的重要作用,是中国高等教育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的实践让我们坚信,新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完全有能力培养出第一流的创新人才。
02 上海交通大学
多模式、多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多模式、多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示范案例,是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成果。多年来,学校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积极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途径,为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先行经验和解决方案。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引进融合创新多学科多模式优秀办学实践,针对如何将国际化资源转变为育人优势的普遍性问题,通过战略性地合作布局,针对性地经验模仿,创造性地借鉴推广,实现了从“引进借鉴、模仿吸收”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再到“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办学模式跃升,并将国际化办特区学院的改革经验溢出融入,带动全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性发展;形成了“国际视野、学科交叉、创新为道、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多学科自然融合、重实践求创新、开放生态为特色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新途径,引领示范作用强,为全国高校面向全球的开放办学改革创新打造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示范区。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成果所实施的改革路径和所产生的改革实效尤为可贵,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03 安徽大学
突破“稳态结构”、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安大路径”探索与实践
“突破‘稳态结构’、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安大路径’探索与实践”示范案例,是安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多年来,学校聚焦解决地方高水平综合大学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而不当”导向性问题,“稳态结构”下专业设置“综而不合”优势发挥问题,人才培养“多而不强”水平提升问题,社会服务“弱而不准”融合不够问题等共性难题,创新发展系统论及结构决定功能理论,提出了“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的发展新理念;通过调“学科—院系”结构、调专业结构、调规模结构,发挥引领功能、强化支撑功能、突出服务功能等系统举措,走出了突破“稳态结构”、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安大路径”,“产业—专业—学业—创新创业”四业联动的教学综合改革有效促进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了服务地方的能力,该示范案例具有很好的推广作用。
0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课堂教学、实践育人、雷锋文化”三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育人、雷锋文化’三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是近年来学校综合改革实践的成果。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坐落在雷锋第二故乡—辽宁抚顺的地域优势,高擎雷锋精神旗帜,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兴校育人,全面构建了“课堂教学、实践育人、雷锋文化”三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创建了新时代雷锋“五个一”精神、“抚油精神”、“一种情怀、四种精神”的大思政育人模式,创新了“对接社会、开放共享”的多平台行业特色高校的思政育人理念。把雷锋精神融入办学治校的各方面、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形成了具有雷锋精神底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并在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为国内高校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树立了典范。
05 常熟理工学院
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示范案例是常熟理工学院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持续探索的成果。从2009年起,学校率先探索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搭建了以校企合作教育项目为载体的合作机制。2017年,学校启动了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行业学院2.0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前学校建有现代产业学院10个,其中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项。经过近12年的探索实践,学校构建了以“三对接、六融合、八共同”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以综合性创新型项目为引领,将行业部门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契合新工科、新文科等理念,在体制机制、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革新,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探索了新路径,在推进全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起到了奠基性、开拓性的作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报》(声明:“教育部评估中心”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