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家养动物等,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的生产和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实验动物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前者经过人工培育和改造,使其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和有限的可携带微生物,而且它们居住的场所和日常饮食也和普通动物大有不同。
科学家们常用的实验动物主要包括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犬、猫、猪、羊、猴、鸡、鱼和蟾蜍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高科技含量的实验动物,例如经过基因修饰的基因工程动物、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为什么用动物做实验
人类开展动物实验的初衷是为了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怀疑和挑战宗教神学对人类思想的禁锢,这种探索和认识,形成了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生命科学理论。当对人体和动物正常解剖与生理的认识逐步清楚后,才开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得益于动物实验,逐步形成了免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毒学等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
人类与疾病的博弈中,霍乱、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的暴发夺走了大量无辜的生命。科学家发现很多人类的疾病,在某些动物身上也会同样发生。在不能以人为实验对象的前提下,科学研究必须借助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进行疾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在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再推用到人类。
人类曾因忽视动物实验或实验动物的质量造成沉痛教训。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磺胺”事件、50年代法国的“有机锡”事件、60年代德国的“反应停”事件等,均导致大量的人员死亡或残疾。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的克山病研究,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实验动物,研究成果没有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我国最有价值的新药青蒿素,也同样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实验动物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被国外同行抢先注册,推动了独立知识产权。
实验动物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科学研究,往往不能直接用人做实验,科学家不得不借助于实验动物去探索生命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秘,攻克癌症的堡垒,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监测公害污染等。在药品与生物制品、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化工、放射性和军工产品以及航天等的研究、试验与生产,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中,实验动物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并作为人的“替身”承担安全评价和效果试验。
在过去的100年里,有67.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获得的。